据天眼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时间为2025年9月26日。风险信息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存1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52亿元,所持有的多家公司股权已被冻结。9月29日,佳酿网查询了解到,虽然当前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但王健林们所代表的房地产盛世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正回归到该有的位置。
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任何个人的成就,都是被时代选中的幸运儿。当时代浪潮褪去,王健林从“先赚他1个亿”的中国首富变成如今“卖卖卖”被执行人,仿佛弹指一瞬间。
过去靠“烟搭桥,酒铺路”模式发展的中国酒业,也不得不重新出发,探寻能够再次实现“量价齐升”的下一个“王健林们”。
“王健林们”给酒业带来哪些繁荣?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终止,数亿国人带着“要有个家”的想法,用真金白银投出多个敢于与马云、马化腾叫板的中国首富,也造就了此后二十多年中国房地产的繁荣。
许家印佩戴爱马仕皮带参加两会的照片、劝年轻人“别老想着赚钱”的王石,都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烟搭桥,酒铺路”的商业逻辑下,房地产从土地开发到楼盘销售的全链条,催生了海量商务宴请、庆典礼赠场景,筑牢了高端白酒消费的市场基石。
可以说,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市场的热度,直接牵动着白酒行业的脉搏。
2004-2013年,房地产投资增长超520%,白酒行业同步迎来“黄金十年”:产量增长293%,收入上涨719%,利润飙升1272%。
在这一过程中,国窖1573、青花郎、红花郎、青花汾酒、今世缘国缘系列、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系列、习酒窖藏系列等大单品,都从0起步成长为影响行业走向的“参天大树”。
中途,酒业虽在2013年后遭遇行业下行,但2015年后中国为期三年的棚户区改造,再次创造大量商务用酒消费场景,推动高端白酒实现二次发展。
2016—2021年,飞天茅台终端零售价从850元/500ml涨至3400元/500ml;同期贵州茅台营收从388.62亿元增至1061.90亿元,复合增速超20%。
2016年后,“茅台热”直接转化为“酱酒热”:习酒、国台、珍酒、金沙酒业等名优酱酒企业,以“12987”工艺、赤水河风土为核心卖点,发展成为畅销全国的新名酒。
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具有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规模超过同期意大利全国GDP;二是从业者众多,2020年该行业平均从业人数达290.12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人口规模。
在佳酿网看来,规模大、从业人数多的房地产行业,是过去二十多年推动中国白酒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而在茅五洋们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中,都有“王健林们”的预算审批。
三大维度重拾旧山河,酒业探寻新的“王健林”
2021年后,随着恒大暴雷、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万达、万科、碧桂园等全国知名房企相继陷入经营困局,繁荣二十多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终于走到历史拐点。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倒塌,叠加消费疲软的影响,近三年中国白酒行业也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被迫陷入流血式竞争。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2025年1-6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缩减至88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0余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实现利润总额876.8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0.93%。
感知到行业下行压力的头部酒企,早已提前启动三大战略转型:
一是锚定新智产业。在2024年末的经销商大会上,茅台明确提出客群转型:将拓展目标客群至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重点培育新能源、生物科技、数字科技等新兴产业从业者成为新消费群体。
茅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公司将在创新消费场景上投入更多资源,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及品质化服务的需求,并探索白酒作为“文化载体”的更多可能性。
二是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茅台提出“出口→出海→国际化”三步走战略,计划在2035年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五粮液以酒为媒启动“和美全球行”活动,通过音乐会、艺术展览、文化论坛等形式,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泸州老窖依托“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等活动,逐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打开品牌知名度;洋河则提出,要通过年轻化营销焕发品牌活力,打造“最具国际化风范、最匹配国际化审美、最符合国际化表达”的“中国味道、世界名片”。
三是拥抱大众消费市场,推出高性价比产品。
近三年来,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抓住“白酒新国标”落地执行的契机,以“固态纯粮酿造”为卖点,分别推出黑盖、洋河大曲、古井贡酒・老瓷贡等大众产品,其中泸州老窖更喊出“在光瓶酒市场打造百亿营收”的口号。
即便定位高端的茅台,今年也通过旗下茅台保健酒业推出光瓶酱酒——台源光瓶酒。
五粮液则重启尖庄,通过“百城计划2.0”“挖井工程”等策略,推进全国化渠道下沉。
经过近三年的共同努力,白酒行业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近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白酒出口总额达5.7亿美元,出口量964万升,均价攀升至59.1美元/升,延续“量价齐升”态势。
据《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2024年上半年300元以下白酒市场份额占比攀升至43%,其中百元价位带白酒年增速维持在15%以上。《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则指出,2025年上半年市场动销最好的前三价格带,分别为100-300元、300-500元、100元及以下。
但是,白酒转型仍面临挑战:目前仅茅台明确提出消费人群转向中国未来的支柱性产业——高科技行业;白酒出海的营收基数仍小,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众酒市场的利润规模,还无法与高端、次高端市场相比。
任何成功的战略转型,都依赖长期战略坚守,而非短期“一招一式”的调整。白酒行业要找到能替代房地产的“新消费引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事在人为”,大家尝试得多了,路就摸索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