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白酒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白酒行业今年将迎来更严格规范

一直以来,与白酒相关的质量安全、价格等问题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21年白酒被投诉次数为3151次,这个数据较2020年有所增长,其中因质量问题被投诉的次数最多,为887次。

白酒变“甜”屡禁不止

提到白酒的质量问题,甜蜜素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甜蜜素安全事件可以说是中国白酒产业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插曲”,这其中不乏一些名酒品牌因使用甜蜜素而影响到自身发展。在2022年1月份抽检中,山东曲阜孔府家酒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府藏浓香型白酒被查出违规添加甜蜜素。而孔府家酒被查出添加甜蜜素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同为鲁酒的秦池酒,曾经辉煌一时,因为勾兑事件的发生,迅速没落。2019年酒鬼酒也曾发生过甜蜜素事件,有人实名举报,称其封存的5万瓶酒鬼酒中含有甜蜜素,此事直接导致酒鬼酒股价两天内下跌近20%。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入口进肚的东西,安全大于天。而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对于白酒品牌而言也是“致命”的。既然如此,为什么甜蜜素依旧屡禁不止?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由氨基磺酸与环己胺(C6H11NH2)及氢氧化钠反应而成,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比白糖高40倍,过量摄入会对人体肝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对于甜蜜素的使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甜蜜素在水果罐头、果冻、冷饮、复合调味料、配制酒等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65g/kg,在面包、糕点、果酱、蜜饯、果糕类、凉果类等食品中添加甜蜜素也有最大使用量限制。除上述食品外,其他食品一律不得添加甜蜜素。

为什么屡禁不止?是因为在酒中添加甜蜜素可以增加酒的甜味,其甜味是白砂糖的30倍,但价格却为蔗糖的三分之一。其次,酒中的甜蜜素可以掩盖酒中的苦味,让消费者酒喝起来有回甘。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谓更“好”的口感也许是一些酒厂以身试法的原因,但与此同时,却对消费者的权益以及身体带来损害。

贴牌乱象扰乱白酒价格

贴牌,英文简称OEM,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代工,酱酒贴牌一般表现为一些商家用自己注册的商标委托酒厂生产。

可以说,酱酒贴牌业务的发展与“酱酒热”密不可分。近些年,茅台酒价格不断冲高且一瓶难求,直接推高了市场对于酱酒产品的需求,也使得该品类的利润居高不下,优质酱酒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供应端无力对接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的背景之下,酱酒贴牌产品获得了“野蛮生长”的契机。

由于贴牌生产具有门槛低、需求大、市场热等特点,因此在此过程中容易滋生乱象。其中,模仿和抄袭是贴牌酒商最喜欢走的捷径,尤其像茅台、五粮液这类大品牌是被模仿和抄袭的典型。从名称到包装,仿制茅台与茅台相关的品牌产品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9.9元一瓶茅台镇的酒,还有随意标价到上千元最后仅几十元就能拿下的酒。

“华而不实”的广告与过度包装

除了屡禁不止的违规添加甜蜜素、迷惑消费者的白酒价格等问题,随着新兴白酒品牌的异军突起,白酒行业竞争加剧,虚假广告营销、过度包装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笼罩在消费者头顶的“阴云”。

在白酒行业,很多品牌愿意在排名上争个第二、第三,借着“白酒第三”“茅台镇第二”的名头吸引消费者掏腰包。春节前夕,剑南春“中国名酒,销售前三”的宣传话术引发争议,其“销售前三”的名头实则是依靠其超级大单品的销售数据。近日,国台酒“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的宣传标语又被人诟病,贵州恩台酒公司和江苏国心酒业公司向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贵州国台酒业集团“不正当竞争”。原告认为国台酒生产商国台集团官网存在“严重虚假宣传问题”。

此外,很多白酒品牌在包装上“动脑筋”,一方面是利用华丽的包装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利用难以察觉的包装空隙率来压低成本。近日,在2021年上海市不合格产品跟踪商品(过度)包装监督抽查中,有23批次商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等,产品种类涉及化妆品以及食品,上榜品牌不乏一些像OLAY、每日坚果、雀巢、小糊涂仙酒等知名品牌。过度包装实际上是将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对消费者的权益亦造成一定的损害。

旧疾未消,直播催生新患

总体来说,白酒消费的突出问题依旧集中在“甜蜜素”“商品包装过度”“假酒”等问题上。但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报告中指出,伴随着新业态、新模式、新政策的出现,消费维权形势也发生较大变化。在直播带货等商业销售新模式的带动下,白酒消费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不好喝,直接找我退款。”“平常598元,您只能买一件,今天在我的直播间,598让您带走三件!”点开白酒直播间,能够看到主播们正在卖力地兜售面前的白酒。他们“专业”地分析着酒的成分、年份等,并把直播间设在酒窖,让消费者一时间很难分辨商品的好坏与真假。

2021年年底,有消费者举报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宣称“用矿泉水的价格买白酒”,买一箱送12箱,合2.5元一瓶!但该消费者在购买之后,第一次只收到了一箱,其余12箱要在剩下的12个月里分别邮寄,并且每次都要支付99元物流保价费用。除了在广告方式上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很多直播间也选择在名称或者图片上“打擦边球”,比如直播间的封面挂着与茅台高度相似的图片,但点进去之后,却是销售一款籍籍无名的白酒品牌。

酒业研究专家欧阳千里认为,相比线下卖酒,直播卖酒的乱象更多、更隐秘、更大胆,乱象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以假乱真,直播时是真货,发货时是假货;二是以次充好,直播时将贴牌生产的低品质、高毛利的单品,以夸大、夸张的话术,诱导消费者购买;三是产品包装大于酒体本身。

白酒行业今年将迎来更严格规范

随着消费方式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大大拓展,但这对消费者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在良莠不齐的产品中进行鉴别。当然,问题的解决办法依然应当聚焦在根源上。

近些年,食品相关行业也陆续出台了保障食品安全、市场合规的相关政策。比如,对于市场上商品过度包装的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去年发布了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称“新标准”),规定了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要求、检测和判定规则。

以酒类商品为例,酒的必要空间系数是13,一瓶500毫升的白酒允许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30%,可以计算出这瓶白酒外包装的最大允许体积为9285.7立方厘米。此外,新标准继续执行现有标准对包装成本的要求,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这一标准将于2023年9月起正式实施。

此外,《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也将在今年6月份正式实施,重新对白酒的定义进行了规范,并对白酒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了严格限制:一是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是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态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白酒行业的生产、制作与销售,白酒消费将更加透明。

消协也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查看食品标签内容、检验检疫证明等。通过社区团购选择食品的,要慎重选择交易对象,尽量避免参与个人微信团购群,注意保留食品介绍、服务承诺、团聊记录、支付凭证等。因所购食品致病,要及时就医,并获取有效维权证据。

来源:环球时报前沿观察

最新相关
第112届全国糖酒会精彩回顾

第112届全国糖酒会精彩回顾

蓉城三月,春意盎然。由中粮糖业主办的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举行。这场被誉为"天下会"的行业盛事,以"过完春节过春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