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珍酒李渡公告称,汤向阳接替颜涛出任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CEO)。
从2024年开始,珍酒李渡业绩便出现连续下跌;到今年上半年,其营收与利润更是双双下滑超30%。作为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亟需汤向阳帮助企业快速逆势反弹,储备充足的子弹,好应对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酱酒下半场。
然而,任何“再上一个台阶”的机遇往往与危机相伴。“汤司令”能否带领珍酒李渡继续逆风翻盘,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不仅考验着他自身的能力,也关乎企业未来走向。
肩负3亿元“救火队长”职责的时刻到了
汤向阳被行业认为是吴向东的“救火队长”。
2014年前,李渡酒业连续多年亏损,渠道早已被友商瓜分得所剩无几。
汤向阳执掌李渡酒业后,先通过“复活”李渡元代窖池、“复刻老酒”,并以此为卖点推出李渡高粱1955,打开了“行业高价光瓶酒”的赛道;随后又以沉浸式体验陆续推出“国宝宋宴”“国粉节”、知味轩等企业文化IP,被行业看作“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
经过十年变革,李渡酒业与汤向阳实现互相成就:到2024年,李渡酒业已发展成为有实力的江西酒企,营收约13.13亿元;汤向阳则成为酒业少有善于打逆风战的职业经理人。
2018年,爱才的吴向东为汤向阳开出3亿元身价。若他离职,必须支付3亿元“转会费”,这不仅开创了酒业“转会费”的先河,如此高的身价也成为汤向阳过去业绩的证明。
如今,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各大名优酒企均下调了未来增长目标。吴向东需要这位“救火队长”的逆风翻盘能力,帮助珍酒李渡安然渡过行业寒冬。
过去,珍酒李渡在颜涛的管理下,营收从2023年的70.30亿元一路下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珍酒李渡实现营收24.97亿元,同比减少39.6%;经调整净利润为6.13亿元,同比减少39.3%。产品价格倒挂、库存积压严重、高端化不足,是珍酒李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终结果是,颜涛与汤向阳虽同为帮吴向东打江山多年的老战友,但前者从集团CEO卸任后,被安排负责子公司湘窖的业务;后者则由“地方诸侯”升任“帝国舵手”,操盘整个集团业务,两人共同演绎了一场残酷的职场升迁大戏。
从“救火队长”到“帝国舵手”,吴向东带给汤向阳的挑战
2010年,稻盛和夫准备接管濒临倒闭的日本航空时,众人都劝他不要接手,担心若重建失败,会让“经营之圣”晚节不保。
任何商业上的再上一个台阶,都与风险相伴。而商战始终以结果论英雄,人们会因最终的失败,忘掉管理者此前的优秀。
“救火队长”汤向阳也面临与稻盛和夫同样的纠结。
一是,管理规模与体系的差异。
珍酒李渡是集团公司,旗下涉及多个子公司,而此前汤向阳仅负责运营李渡酒业。大型集团与子公司在战略制定、资源分配、跨公司协作上存在显著差异。
以人员管理为例,珍酒李渡的员工规模与李渡酒业不是一个量级。
在经济学中,众多大型企业的发展都受U型成本曲线限制。是指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级会增多,信息内部损耗将加大,管理难度呈几何级上升,部分上千人规模的企业,管理人员占比甚至能超过一半。
华为为摆脱U型成本曲线的束缚,投资数十亿元引入IBM管理体系,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目前,佳酿网尚未看到珍酒李渡引入类似IBM管理体系的报道,这让珍酒李渡的管理工作给汤向阳带来诸多挑战。
此外,2014年前的李渡酒业是中小酒企,吴向东能给汤向阳充足时间推进企业变革;如今珍酒李渡是营收数十亿元的上市酒企,也是吴向东最核心的资产,老板需要汤向阳快速做出成绩。
二是,产品香型与市场运营的差异。
珍酒李渡包含多个香型的产品,而李渡主要聚焦单一香型。产品香型的差异,会导致企业运营思路的改变。
以珍酒为例,其是有实力的酱酒腰部企业,市场遍及全国,每个局部市场都会进行大量品鉴会、回厂游、圈层消费,而不同地区因消费习惯不同,需要企业采取不同的打法。这些都要求管理者长期深入一线市场,才能恰到好处的管理。
而李渡酒业的全国化程度不及珍酒,未来汤向阳需加强学习,掌握全国化市场的管理方法。
三是,行业发展的差异。
2014年后,酒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大规模城市建设催生了大量商务用酒消费场景,庞大的市场增量可以让酒企尽情变革;如今酒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未来前景不明朗。
任何个人与组织的成就,都建立在时代浪潮的基础之上。在缩量竞争时代,汤向阳在珍酒李渡容易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因此,“救火队长”能否打破能力边界,成为珍酒李渡杰出的“帝国舵手”,仍需时间检验。
个人IP与风险对冲,“白酒教父”需要自己的“蔡崇信”
众多中国企业家都羡慕马云拥有蔡崇信。在蔡崇信加入前,阿里巴巴还是连简单公司登记都没有的“皮包公司”,账上资金早已捉襟见肘。蔡崇信加入后,不仅帮阿里巴巴搭建起现代企业架构,还多次主导关键融资,带领阿里巴巴安然度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并在2004年战胜国际电商巨头eBay。
正是在蔡崇信们的强大执行力支撑下,马云才能以“天马行空”的战略构思,带领阿里巴巴在电商、移动支付、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如今,吴向东也急需自己的“蔡崇信”。
从5月14日开始,珍酒为“大珍・珍酒”招商,在100天内举办了50场“万商联盟创富论坛”。
“这是我人生中最累的100天。”吴向东直言,自己亲自参加了45场论坛,若按每场演讲2个多小时计算,他总共演讲了约100个小时。
一位现场的公司人士透露:“这一百天里,吴总(吴向东)几乎很少离开遵义,吃住都在公司。”
每两天一场大型商业演讲,即便对20岁的年轻小伙来说,也容易让人筋疲力尽,而对一位年过半百的商业大佬而言,更是精神与健康的过度透支。此外,除珍酒李渡外,吴向东还需管理其他企业。身体健康与公司业务发展的双重需求,迫使他必须做出改变。
对企业而言,董事长的时间与精力是最宝贵的财富,其如何分配直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若掌舵者将过多精力投入执行层面,企业容易陷入“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误区,错失很多发展机遇。
未来,酒业是存量竞争,各大名优酒企为抢占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会全力做各种冲刺。行业的快速变化,迫使吴向东需将更多时间投入企业战略制定。
此外,吴向东也在为企业交接做准备,其子吴其融已先后到华致酒行与珍酒李渡担任要职。从情感上讲,吴向东不愿孩子再像自己创业时那样操劳;从能力上讲,“企二代”难以完全复刻父辈的能力,吴向东需要从平稳过渡的角度思考,为孩子安排好“辅佐大臣”。
基于上述因素,吴向东需要“蔡崇信”式的人物来对冲风险:自己负责战略制定,下属负责战略执行。
汤向阳正是这样的人选。例如未来在“大珍・珍酒”项目上,吴向东充分利用个人IP组建“万商联盟”,汤向阳则依托各类文化IP的打造服务好经销商,实现各司其职、高效配合。
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掌舵者会有不同考量。汤向阳担任珍酒李渡集团CEO,既是他打破自身能力边界束缚、寻求更好发展的向上突破,也是吴向东对其过去成绩的最佳肯定。对吴向东而言,如今他已手握两家上市白酒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白酒教父”,对企业发展有自己的利弊权衡。其做出的任何人事任免,都是为企业未来更好发展积蓄能量。
机遇总在变革中出现,中国酒业需要大家一起大胆尝试不同赛道,未来才会有更加绚丽多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