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白酒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凛冽下的星火: 汾酒三季报里的坚守与突围

2025年深秋的寒意最先降临白酒行业,席卷整个赛道的深度调整让往日的喧嚣归于沉寂,多数酒企业绩报表上的负增长已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任何一抹增长的亮色都显得弥足珍贵。

10月30日,山西汾酒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汾酒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9.24亿元,同比增长5.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05亿元,同比增长0.48%;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60亿元,同比增长4.05%。

单从数据看,这是一份“增速”放缓的成绩单,与“黄金时代”的高歌猛进相比实在显得“平淡温和”,但放在行业整体承压、酒企普遍下滑的当下,这份来之不易的正向增长如一簇星火,不仅彰显了汾酒作为老牌名酒的抗周期韧性,更揭示了长期主义经营的深层价值,为深秋萧瑟中的行业照亮了前行方向。

保持战略定力,实现一场高质量增长的静水流深

白酒行业的调整期,本质是对企业战略定力的终极考验。当多数企业陷入“增速焦虑”,要么通过压货维持营收假象,要么盲目降价抢夺市场时,汾酒却在2024年底确立了“稳健压倒一切”战略布局,这成为其逆寒生长的核心前提。

这份战略定力首先体现在对清晰产品矩阵的长期构建上。

汾酒长期贯彻“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策略,构建起覆盖高、中、低全价格带的健康产品架构。高端市场上,青花系列凭借“控量挺价”策略保持稳健表现,成为盈利核心;腰部市场的老白汾、巴拿马系列精准承接大众宴饮与商务消费需求,形成坚实支撑;基础款玻汾作为“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在大众消费市场持续放量,电商平台“自己喝不心疼”的用户评论道出其受欢迎程度。

这种全价格带覆盖的布局,使汾酒在消费分化期既能享受高端化红利,又能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作为核心主力的汾酒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1.71亿元,同比增长5.54%,成为业绩稳健增长的“压舱石”。

这种资源向核心品类集中的策略,进一步强化了品牌认知与市场竞争力,在行业洗牌期形成了差异化优势,而这正是长期主义经营的鲜明注脚。​

这份战略定力还体现在对渠道健康度的不懈追求上。

中国酒业协会《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攀升至900天,同比增加10%,六成企业面临价格倒挂。

而汾酒通过“汾享礼遇”体系化举措构建终端激励机制,严格避免恶性压货,并持续推动电商会员的精细化运营,保障渠道利润与库存健康。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代理渠道销售额达到了307.76亿,同比增长5.03%;直销、团购、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为20.42亿,同比增长4.68%。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公司回款进度保持在80%以上,显著高于区域酒企,这种健康的回款节奏印证了经销商对汾酒的信心,也为后续增长积蓄了充足势能。​

成本控制能力也彰显了战略定力的深层价值。

2025年原料与包材成本持续上涨,行业普遍面临利润挤压,但汾酒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盈利稳定。上游通过规模化原粮基地建设降低采购成本,中游以科技赋能优化酿酒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下游依托200万个付费终端实现费用精准投放,全链条的成本管控能力让汾酒成功抵御了行业成本波动风险。​

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如果说战略定力是汾酒抵抗周期、守住基本盘的“定盘星”,那么全国化战略的纵深推进则成为汾酒实现正向增长的关键“引擎”,这也是三季报中最亮眼的突破点。

前三季度,汾酒省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218.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72%,增速远超整体水平,省外收入占比已突破66%。这背后是汾酒围绕“一轮红日、五星灿烂、清香天下”的全国市场布局思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高潜力区域增势显著,品牌跨区域渗透与渠道下沉策略成效显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汾酒的全国化始终以渠道盈利为核心。其通过与大型终端签订直供包量协议和控价协议,保障了渠道利润空间,让代理商和烟酒行“有利可图,愿意主动推荐”。截至三季度末,省外经销商数量在“增加223户”与“减少206户”的动态平衡中实现净增长,这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有进有退、提升单商质量的战略性调整。

这种渠道优化策略,不仅使得汾酒在行业周期中依然保持着市场网络的活力与健康度,且优质经销资源的引入也为市场开拓提供了核心支撑,更为后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细品汾酒三季报的数据能够发现,产品与渠道的协同效应尤为明显:核心产品的品质口碑为省外渗透提供了品牌支撑,而全国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又摊薄了单品的推广成本,形成“高端破局-全国放量-成本优化-品质升级”的正向循环。

这种协同共振,正是汾酒能够在行业调整期实现逆势增长的底层逻辑。​

建设长期护城河,品牌价值与运营效率的双向提升​

短期的业绩韧性源于战略与业务的协同,而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则来自品牌价值沉淀与运营效率优化构建的长期护城河。汾酒在三季报中展现的增长质量,本质上是其多年来在品牌建设与管理升级上持续投入的价值兑现,这种“隐性资产”的显性化,构成了其最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品牌价值的深度挖掘为产品溢价提供了核心支撑。

汾酒持续在高铁、机场等高势能场景,以及社交网络平台,进行高频品牌露出,通过汾酒杏花节、桂花汾酒节、高端品鉴会、文化国潮等场景化活动强化“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认知。这种品牌投入虽在短期内会推高销售费用,但长期来看却夯实了护城河——在行业次高端市场普遍价格倒挂的背景下,汾酒核心产品批价保持平稳,青花系列等高端产品实现顺价销售,品牌价值赋能的效果直接显现。​

另一方面,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则为利润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新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在营收增长5%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实现同比下降4.19%,费用率的精准控制体现了内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这种精细化的效率提升贯穿于品牌全价值链:渠道端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精准发货与动销监控,减少无效库存;生产端引入先进技术,实现工艺优化,降低单位成本;管理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适配区域化作战需求,提升决策效率。

进一步地,品牌与效率的协同更推动了国际化的初步突破,为长期增长打开新空间。例如,汾酒通过在意大利米兰、德国科隆、俄罗斯莫斯科等城市开设海外体验店、专营店,以“汾酒鸡尾酒调制”“青花汾酒收藏仪式”等创新形式传递清香文化,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认知。尽管三季报未单独披露出口数据,但这种“文化先行、产品跟进”的策略,已为后续海外市场放量奠定基础,让品牌价值在全球化维度得到延伸。​

站在行业调整的十字路口回望,汾酒三季报的价值不仅在于其300多亿元营收背后的增长韧性,更在于其提供的转型启示:在行业繁荣期不盲目扩张,在调整期不压缩长期投入,在渠道乱象中坚守健康本质,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智慧,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根本之道。

当行业最终走出调整期,那些像汾酒一样深耕生态、坚守长期的企业,必将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如今,这簇深秋中的星火,正在照亮白酒行业的未来方向。​

最新相关
黄河、风土与陕西白水杜康

黄河、风土与陕西白水杜康

在中国白酒的版图上,每一滴佳酿都是风土的结晶,是天地人共同书写的诗篇。当我们谈论美酒的诞生,本质上是在解读一条河流的脉络、一片土地的脾性、一方气候的韵律。风土,是美酒最独特的基因,也...

酒商,警惕沦为美团们的"外卖员"

酒商,警惕沦为美团们的"外卖员"

9月24日,美团闪购联合汾酒、洋河、茅台酱香酒、古井贡酒、郎酒、西凤、今世缘、剑南春、水井坊等十余家头部酒企,推出即时零售行业首个白酒全链路保真体系。该体系以正品保障为核心宗旨,为消费...

从追捧到质疑: 奶茶为何陷入信任危机?

当奶茶从街头饮品跃升为全球“社交货币”,当明星网红的推荐让它成为年轻人手中的时尚标配,这个曾经的小众饮品已然演变为千亿级别的庞大产业。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营销背后,一场关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