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的10个国家的19位外宾,齐聚河南渑池,走进仰韶酒庄,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通过参观仰韶世界酒史馆、河南仙门山藏酒洞及仰韶酒业文创体验中心等地,外宾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白酒深厚的历史底蕴,更见证了仰韶酒业对仰韶文化与中华酒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创新表达。
从“活文物”到“活历史”:
仰韶酒文化的文明根脉
在仰韶世界酒史馆,外宾们通过实物展品、全息投影与互动装置,沉浸式体验了中国酒文化的千年演变。
(外宾在仰韶世界酒史馆前合影留念)
展馆内,从新石器时代小口尖底瓶的酿酒遗迹,到彩陶器的精美纹饰,再到现代酿造工艺的科技化呈现,一条清晰的文明脉络跃然眼前。外宾们惊叹道:“仰韶酒的历史,是流淌在彩陶中的活文物!”这一评价,高度认可了仰韶酒业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实物载体与场景化叙事,将酒文化从静态的历史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活历史”。
“7000多年传承下来的粮食酿酒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仰韶世界酒史馆馆长张阳向客人们讲述着传承千年的酿造工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令嘉宾连连称赞。柬埔寨新闻社英文新闻部副主任奥姆*索帕(Oum Sophat)也表示,这里酒类数量非常多,瓶装酒的包装十分精美,他愿意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洞藏酒文化: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在河南仙门山白酒洞藏园,外宾们穿行于排布十里、恒温恒湿的陶坛阵列中,亲身感受“天人共酿”的生态智慧。这里的储酒环境依托天然溶洞,以陶器为媒介,让美酒在岁月沉淀中孕育出独特的陶香风味。
(外宾参观河南仙门山*陶香洞天)
(外宾在河南仙门山*陶香洞天内合影留念)
印度新德里智库和研究中心罗宾德*萨奇德夫(Robinder Nath Sachdev)在参观河南仙门山景区并品尝仰韶酒后表示,仰韶酒历史悠久,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酿酒历史让人惊叹。塔吉克斯坦霍瓦尔国家通讯社部门主管莱洛*卡西莫娃(Lailo Kasimova)表示,来到这里之前,从没想过在中国会看到这样一个巨大的造酒厂,这里藏酒的容器非常特别,都是用陶坛。
仰韶酒业通过洞藏酒文化,不仅传承了传统工艺,更以生态美学诠释了中国白酒“天人共酿”的核心理念。这种“以自然为师,以时间为友”的酿酒哲学,让外宾深刻体会到了中华酒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智慧。
彩陶制作体验:
让仰韶文明“触手可及”
在仰韶酒业的文创体验中心,外宾们亲手参与彩陶制作与纹饰绘制,沉浸式体验仰韶文化的艺术魅力,让仰韶文化从教科书、博物馆里“走出来”,变得可触、可感、可传播。
(外宾在仰韶酒业文创中心体验彩陶纹饰绘制)
一位外宾感慨:“彩陶不仅是文物,更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文化符号。”仰韶酒业的核心产品——仰韶彩陶坊酒,酒瓶设计取材于经典彩陶器形——彩陶小口尖底瓶、彩陶鱼纹葫芦瓶、彩陶双联壶等。瓶身纹饰源自经典彩陶纹样,日月星纹、跳舞纹、花瓣纹等,把博物馆里的文物“变”成了消费者手中的酒器。当河南人举起仰韶酒,喝的是家乡酒,品的更是7000年的文化自信。这种“以文化赋能产品,以产品传播文化”的创新模式,正是仰韶文化活化的生动实践。
(外宾打卡峰会现场仰韶酒业主题展位)
此外,仰韶酒业在上合组织媒体智库峰会现场设立的“中国仰韶*陶融华夏”主题展位,通过陶红背景、小口尖底瓶复原等设计,生动诠释了仰韶文化的文明启蒙价值。依托上合媒体智库峰会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仰韶酒业正以“文化+产业”的创新路径,让彩陶文明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以开放姿态架设文明互鉴之桥
此次参访活动,不仅让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仰韶酒业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担当。仰韶彩陶坊酒是中国递给世界的名片,未来仰韶酒业将继续以酒为媒,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中书写“美酒无界,文化相通”的新篇章。